如何写好民事起诉状
一、基本结构要求
民事起诉状需包含标题、当事人信息、诉讼请求、事实与理由、证据清单、落款六大部分。
1.标题
明确标注为“民事起诉状”,避免使用“起诉书”“上诉状”等错误表述。
2.当事人信息
自然人:姓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、民族、住所、联系方式(需与身份证一致);
法人/组织:名称、住所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、法定代表人/负责人姓名及职务(建议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复制);
注意:被告信息不全时,可凭姓名、出生日期等线索向法院申请协助调查。
3.诉讼请求
核心要求:具体、明确、可执行,分项列明;
示例:
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XX元及利息(注明计算方式);
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名誉权行为;
策略:主张权利最大化,为调解留有余地。
4.事实与理由
事实部分:按时间顺序简述纠纷经过(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、结果),避免情绪化表达;
理由部分:引用法律条款,说明依据(如《民法典》相关条款);
禁忌:不得使用谩骂或人身攻击性语言。
5.证据清单(非必列)
可单独附页说明证据名称、来源、证明目的(如合同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),需真实合法。
6.落款
法院名称:准确填写有管辖权的法院(如“此致XX市XX区人民法院”);
签名盖章:自然人需手写签名/捺印,法人需公章+法定代表人签名;
提交日期:填写起诉当天的日期。
二、关键注意事项
1.格式规范
使用A4纸、黑色字打印或书写,避免复印件、铅笔/圆珠笔;
正文排版清晰,字号统一(推荐宋体三号或四号,如果数字不太多,建议尽量调整字体、排版使全部内容放在1页内)。
2.内容审核
当事人信息:核对身份证、企业信用代码,避免错别字;
管辖法院:根据合同履行地、被告住所地等确定(注:劳动争议需先申请仲裁)。
3.常见错误规避
诉讼主体错误:自然人勿写成“被告人”,法人勿遗漏法定代表人信息;
诉讼请求模糊:避免“赔偿损失”等笼统表述,需明确金额/行为。